[BIM案例]BIM技术在九洲花园2.1.2期项目建造阶段的应用
目前工程项目管理存在海量数据难以获取、管理条线协同效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造过程中资金、成本管控风险。本文主要介绍了九洲花园2.1.2期项目施工过程中应用BIM技术,进行项目BIM模型的创建与维护、材料过程管控、各专业碰撞检查、虚拟施工指导等内容,有效地提升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项目概况
九洲花园2.1.2期建设项目由常州道成置业有限公司开发,东方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江苏武进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九洲花园2.1.2期总建筑面积为55700平方米,其中人防地下室建筑面积为5700平方米,地上为50000平方米,由18#楼(28层,82.65米高)、23#楼(27层,79.75米高)、P3平台、人防地下车库四部分组成。
1.当前工程项目管理难点和需求
当前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技术革新、管理模式创新和项目流程梳理上有了质的飞跃,然而制约项目发展的质量、安全、成本问题至今是困扰各企业和高管层。现在行业内的企业普遍都有了一套适合企业和社会发展的体系,但是执行起来却非常困难,工程项目数据量大、各岗位间数据流通效率低、团队协调能力差等问题成了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其比较典型的体现在成本管控的各环节中。
项目管理各条线获取数据难度大。工程项目开始后会产生海量的工程数据,这些数据获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各单位、班组的协调性水平和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然而,现实中工程管理人员对于工程基础数据获取能力是比较差的,这使得采购计划不准确、限额领料难执行、短周期的多算对比无法实现、过程数据难以管控、“飞单”、“被盗”等现象严重。
项目管理各条线协同、共享、合作效率低。工程项目的管理决策者获取工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都不够,严重制约了各条线管理者对项目管理的统筹能力。在各工种、各条线、各部门协同作业时往往凭借经验进行布局管理,各方的共享与合作难以实现,最终难免大家各自为政,工程项目的管理成本骤升、浪费严重。
工程资料难以保存。现在工程项目的大部分资料保存在纸质媒介上,由于工程项目的资料种类繁多、体量和保存难度过大、应用周期过长,在工程项目从开始到竣工结束后大量的施工依据不易追溯,尤其涉及到变更单、签证单、技术核定单、工程联系单等重要资料的遗失,将对工程建设各方责权利的确定与合同的履行造成重要影响。
设计图纸碰撞检查与施工难点交底困难多。设计院出具的施工图纸中由于各专业划分不同,设计人员的素质不同,图纸最难以考量的是各专业的相互协调问题。设计图纸的碰撞问题易导致工期延误、成本增加等问题,更给工程质量安全带来巨大隐患。现如今建筑物的造型越来越复杂,建筑施工周期越来越短。因此,对于的协调管理和要求越来越高,不同素质的施工人员,反复变化的设计图纸使按图施工的要求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在当前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不同班组同一部位施工采用不同蓝图的情况;也出现了建筑成品与施工蓝图对不上的情况。施工交底的难度不断增大。
2.解决方案和关键技术
工程基础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工程基础数据统计分析系统是以创建的BIM模型和全过程造价数据为基础,把原来分散在个人手中的工程信息模型汇总到企业,形成一个汇总的企业级项目基础数据库,企业不同岗位都可以进行数据的查询和分析,为总部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为项目部的提供依据。
工程基础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的应用流程分为三步:汇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利用分析后的数据进行成本管控。
说的不错,学习了 没人回帖。。。我来个吧 专业抢沙发的!哈哈 嘘,低调。 我是个凑数的。。。 在撸一遍。。。 LZ敢整点更有创意的不?兄弟们等着围观捏~ 支持支持再支持 站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