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案例]昆山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工程BIM技术应用
内容概括:一、工程概况
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对大自然的污染愈来愈受到人类的重视,在城市化进程中对污水处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城市土地的快速开发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选址产生越来越不利的约束,面对污水系统约束性和土地资源稀缺性双重瓶颈,类似于本项目的地埋式污水处理厂便出现了。
昆山北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采用了与传统的地面整体厂房式有别的地下整体箱体式建筑方案。该工程采用了集约化的设计,建筑结构、地下交通、管线综合、给排水、电气、通风及消防设计等均设置在一个有限的狭窄地下空间内,技术难点多,工序繁杂,项目实施风险系数很高。因此,为更好的控制施工安全、质量、进度、效益等,首次引进BIM技术管理项目,达到研究、掌握BIM技能及应用知识,以实践验证应用效果。
本工程建筑面积为45783.3平方米,层数为地下一层(水处理构筑物),地上一层(框架结构厂房),屋顶上部的通风室和楼梯室,建筑檐高7.3米。根据设计图纸,箱体划分为6个区,包括桩基、基坑支护、土方、构筑物、房建、设备电气等专业。
二、采用BIM技术原因
1.由于施工管理人员平时事务多,而且工期紧,所以往往图纸是干到哪儿看到哪,对工程的全局掌控存在一定问题。通过BIM的建模可以对图纸进行全面的了解,因此在模型建立完成以后,施工人员对图纸会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大大提高了在施工管理中的工作效率;
2.在以往技术交底只有文字体现,往往由于劳务队工人理解错误,造成材料和人工的浪费,降低了施工效率。应用BIM模型后,讲文字资料以形象的图片的形式表现出来,是劳务人员更加理解的内容,避免了不必要的材料和人工的浪费,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3.由于箱体内部安装管道复杂,在结构施工的过程中留置预留洞较多。往往在结构施工完毕后才进行安装,所以经常会出现预留洞和安装管道发生碰撞及管道与管道之间发生碰撞等情况,而维修返工必会造成经济损失,工期延长。在建好模型后发现以上问题可以提前对图纸进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设计变更,而原计算好的工程量很难做到随变更随时改变。而利用模型生成的明细表统计出来的工程量,会根据对模型的修改自动更新,使施工人员对工程量有一个实时的掌控,从而提高成本的可控性;
5.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材料的多次搬运,造成材料、人工的浪费,延长了施工周期。利用,做到分区域材料用量统计,材料运输一次到位,减少材料、人工的浪费,施工一次到位。
发发呆,回回帖,工作结束~ 是爷们的娘们的都帮顶!大力支持 鼎力支持!! 不错 支持下 我擦!我要沙发! OMG!介是啥东东!!! 在撸一遍。。。 前排顶,很好! very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