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发教育 首页 云发讲堂 云发资讯

创业3年,33岁,一些思考

云发教育-本文作者
259 0 2018-12-20 20:35
摘要

今天, 33 岁,距离跟Luke、老布 3 个人一起创办三节课也正好差不多 3 年。奔 4 的路上,行程已近三分之一。讲起来,似乎自跟大家一起创办了三节课过后,就跟“3”这个数字结下了点不解之缘,所以今天,也会格外有点 ...

今天, 33 岁,距离跟Luke、老布 3 个人一起创办三节课也正好差不多 3 年。奔 4 的路上,行程已近三分之一。

讲起来,似乎自跟大家一起创办了三节课过后,就跟“3”这个数字结下了点不解之缘,所以今天,也会格外有点点感慨。

或许可以分享几个最近的思考和一些变化。

(1)

大约在 3 年前跟Luke、老布一起创业之初,我们就在对外说:三节课做的是“教育”,而不是“培训”。

后来,“知识付费”火了, 我们又在反复说:三节课做的是“教育”,而不是“知识付费”。

3 年创业,与大家一起,越做,越对“教育”这件事的理解有点不同。

想从 2 个角度分享下我的感受,一个是关于商业角度的理性思考,另一个则是纯感性的认知。

本质上,所有商业项目,一定是一个生意,但生意与生意之间有所不同,你需要搞清楚,你到底挣的是个什么钱。

教育,本质上是需要对“交付结果”负责的,这也是它与“知识付费”这样的生意最大的区分——在知识付费的逻辑下,也许无需关注交付结果,只需关注售卖就好,从话题策划、内容生产,都是为售卖负责的。

而教育,则恰恰相反,一家真正的教育公司,或许在营销售卖、课程开发、教学服务等各个环节,最终都是为“交付结果”负责的,因此,在一家教育公司内部来看,或许一个课程并不是绝对卖得越多越好,如果一堆非目标受众购买了这个课程,反而会影响到课程最后的交付结果。

所以,即便从生意的角度看,一家教育公司内,最重要的指标也一定是“完课率”和“净推荐率”,没有了它,一切都不成立。也是在这个逻辑下,三节课才会有包括“开课后 7 天内不满意可无条件全额退款”、“连续多周无故未听课不完成作业可能实施劝退”等一系列机制和规则。

而对知识付费公司的生意逻辑,则未必如此。

忘了是在哪看到过一个教育行业的创业者讲过这么一句话:真正的“教育”从业者和创业者对于学习的交付服务过程一定是充满敬畏且认真的。

我对此深认同之。

上面是理性的思考,下面可以再说一点感性的。

教育的“不同”和“价值”到底在哪里?或者说,它到底有什么东西值得让人相信?

这个问题,无数人也许会有无数不同的回答。

但如果是让我现在来回答,我的答案会是“打开”和“点亮”,这关乎于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影响和触动。这是简单的“知识付费”和“培训”所无法做到的。

我想分享一个故事。

一个三节课的学员,姑且称她为T,在 2 年前,她还只是一家广告公司内的一名小透明,没怎么见过世面,略有点不知道天高地厚的那种。

然后,她抱着一种将信将疑试试看的态度,选择到三节课参加了一堂李叫兽的《 14 天改变计划》课程,起初,她觉得自己牛逼闪闪,在班级群内,“尔等是谁”的内心戏时时上演。

然后,她偶然间翻到了她的同学们的资料,她发现,有人留美回国,有人身居总裁,有人精英进修,有人学霸转行……许多人都在自己的领域受人尊敬,担当意见领袖,年入百万依然空杯前行。

她羞愧,她脸红,她汗颜,她惶恐。于是,从此端正心态,认真投入学习。

然后,她有了意外之喜:万万没想到,这堂课程中,她完成的所有分析、文案和作业,都恰如其分的在一次小米“米家有品”的背对背项目竞标中帮到了她。

8 天,迭代 7 个版本PPT,凌晨 2 点和课程中的学长学姐讨论的不亦乐乎,也差点把指导她的领导逼疯……最终,她拿下了这个提案。

而这次成功,则为了打开了一扇窗,仿佛将她带上了一个没有刹车的成功列车,她在班级群内开始收到各种分享邀请,变得有一点点受人瞩目,公司的不少难点提案老板也开始点名由她负责,甚至她还连续拿下了 4 个大客户,在公司内成为了公认的提案小达人。

2 年过去,T现在已经独立创业,有了自己的公司,而且貌似发展得还不错。她说,三节课是她的贵人。

前段时间,她回来找到我们,说想跟三节课合作做一堂课,这个举动背后充满了一些想要把自己曾经得到的“点亮”薪火相传的意味。

3 年时间里,像T这样的同学,在三节课我们遇见过至少几百个。

我觉得,这样的故事,是美好的,能给你力量的。

而这样的美好,似乎你只有在“教育”这样的事中才有可能遇见。

这很难得,值得珍视。

(2)

又想起一个人。

我印象中,应该是在 2016 年秋天的时候,我们接到了一个电话。

一个南方女生,电话里带着哭腔跟我们说,她参加了我们的一堂课程,因为我们的课程是有有效期的(我们一直信奉,所有课程都需要有Deadline,并让用户在Deadline之前学完才是真正负责的。而不是如很多看起来很NB的资料包一样,你下载下来了一堆,放在硬盘里,但却从来不会去看,徒增焦虑),她的那堂课程就要到期了,但她还没看完。

而她没有看完的原因,是因为此前一个月里,她经历了许多变故:她失恋了,与她最亲密的姐姐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工作也不是那么顺利,看起来就要遭到老板的辞退。

总之,可能真的是赶上了,似乎所有的不幸都在同一时间涌向了她,她甚至因此有了一些心理上的抑郁,很难受。这让她一定没有办法在这个时间周期内去认真参加完我们的课程。

但,当时的她在电话里跟我们说,这门课程对她很重要,是她当前一个很看重的希望。她希望跟我们商量下,是否能给她延长一周的课程有效期。

她说,我只需要一周。

然后,我们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很快做出了一个一致的决定。

我们给她破例延长了一个月的课程有效期。这可能是三节课历史上第一个得到此待遇的同学。

并且,我还给她送了一本我很喜欢的书——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书的扉页上,我们给她写: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不可避免的生命中的阴暗处,祝她能够坦然面对+更快走出自己当下经历的阴暗。

2 年过去了,也不知道这个女生现在好不好。

(3)

从 2017 年开始,身上会有越来越大的责任感和“背负了某些重要使命”的感觉。

3 年前,我们创业之初,“产品”和“运营”都还是“玄学”。很多人都在质疑:产品经理和运营,能被培养吗?

而这 2 年来,如下面这样的信息,我们会收到得越来越多——

看到这样的一些反馈,总是有一半欣喜欣慰,以及一半忧虑。

欣喜和欣慰的是,看起来,我们在做的事,确实已经产生了一些价值,甚至这些价值已经能够获得行业的认可。

而忧虑的则是,看起来,我们身上的责任将会更加重大——如果我们自己在某些地方做得不好,也许将会影响到无数行业从业者。

也因为如此,在对团队的管理和要求上,我有变得越发严苛的趋势——我常常跟大家说,如果我们自己在教人如何做好运营和产品,但自己在有些事上都做得特别差劲特别Low的话,我们该拿什么去让我们的用户信服和认可?

从这个角度看,某种意义上,做三节课的用户,可能比成为三节课的团队成员要更幸福一点。

(4)

不过,近几个月里,我觉得我身上有了一个可喜的变化——

哪怕一件事情再复杂、压力再大,再难以解决,只要我能够把事情的各种可能性都梳理清楚,充分权衡之后做出一个当下对我是最优的选择后,我就已经可以坦然,不再焦虑慌乱。

当你能够从理性上找到你在有限条件下的最优选择,并在选择过后充分投入,完成了所有动作和行动,则此时,成败都已经不再重要,都是可接受的东西。

这个状态,我觉得对我还挺重要的。要说这一年最大的收获,或许是它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微信关注“云发网”每天分享有用的课程资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