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图虫:已授站长之家使用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运营研究社公众号(ID:U_quan),作者:套路编辑部,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说正事儿之前,我们先看几个段子吧:郭:老头当时精神还是不错的,满脸红光,89 ...
|
图片来源图虫:已授站长之家使用
说正事儿之前,我们先看几个段子吧:
据说在文中加个段子,可以让读者印象深刻,提升在看率。事实果真这样?(今天做个小实验,嘻嘻) 为了研究怎么让文章更容易让大家记住,并愿意点“在看”,我经常在工作的时候摸鱼看段子。 终于发现,段子的背后都有着相似的套路 。 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一起深扒这些段子的套路,希望大家能 get 到其中精髓,然后将方法用到内容创作中去,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
抖包袱 段子中常用的套路就是”抖包袱“,简单来说就是前期铺垫,渲染氛围,中期设置悬念,最后把笑料“抖”出来,让大家出乎意料。 比如开头提到的郭德纲的例子,前半句对老头的形象进行描述:“精神好,满面红光”,给观众呈现一个画面用来做铺垫,紧接着开始设置悬念:一颗牙还塞牙了,引出观众的好奇心。最后在结尾来了个神转折“吃藕套到藕的眼儿里了”引出笑点。 《吐槽大会》里也经常使用抖包袱这招,比如:
但是要注意的是,包袱不能抖得太急,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才算是比较成功的。我们如何在内容中抖包袱呢?简单的方式就是在开头铺垫渲染气氛,然后在结尾神转折。 还是以吐槽大会中的段子为例,开头渲染气氛:
没想到结尾来了一句神转折:
制造反差 很多笑料除了使用“抖包袱”的手法,还会用到“制造反差”的方法,把两种很不协调的事物搭在一起。(编辑部学戏剧的小哥哥说,这种手法叫“错位”) 有一种段子就是利用不同地方的方言制造反差产生的。比如把粗犷豪放的东北话和细腻的台湾腔揉和在一起,典型的就是 Papi 酱的《像台湾人一样说东北话》。
《像台湾人一样说东北话》图片来自网络 再比如把福建话和东北话结合,有个段子就是福建人和东北人玩成语接龙系列:
除了语言上的反差外,还有一种段子是行为的反差。 比如腾格尔唱《日不落》、《隐形的翅膀》等一些特别“少女心”的歌。打破了用户对腾格尔固有的“彪形大汉”的认知,强烈的反差下,用户会觉得特别有趣。类似的还有雍正皇帝的比耶的可爱表情包,文物“蹦迪”视频等都是通过造成强烈反差创造出来的梗。 我们如何制造反差呢?比如可以找一些对立的词组:如警察和小偷、女神和女汉子,买家和卖家等,然后寻找这些词的特点,然后从这些词的特点入手进行对比造成反差,就会很搞笑。 比如 2015 年贾玲参演的小品《喜乐街》,就是将女神和女汉子的特点分别提炼出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人格化 人格化也是比较常用的制造段子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用让“物”有人的特点。比如抖音上网红@会说话的刘二豆,靠两只“会说话”的猫吸引了大量的粉丝。 那么我们如何通过人格化,让内容更加生动呢? 为了能让文章更有趣,我们套路编辑部经常会搬出运营研究社的形象大使“小小贤”(根据贤哥的形象制作出来的公仔),以它的口吻给大家抽奖,帮大家找工作。用这种方式更能贴近读者,让用户感觉有趣的同时,还提升了用户的黏性。 类似的还有公众号「差评」的“火锅”(火锅是一条可爱的狗狗),「差评」的内容中偶尔就会有一条是用“火锅”的视角呈现它的一天,并亲切地把用户称作“底料”,不仅拉近了和用户距离,还会让用户对“火锅”产生依赖,这些用户每天抖期待「差评」能够更新相关的内容。
公众号「差评」内容截图 所以,我们可以将一些形象公仔,宠物等赋予一些人格化的东西,培养和用户之间的感情。
段子合集 有一种段子是集大成者。简单来说就是将各种幽默元素,各种梗,各种段子揉合在一起,将这些搞笑元素呈现在一个主题中,让它们之间相互关联。 举个例子,公众号「长图汽车站」曾经有篇文章叫做《东北洗浴图鉴》,10 万+ 的阅读量,“在看”量1. 3 万,很多内容就是融合了很多抖音梗、互联网段子、喜剧片段、小品片段等。 比如乱入的抖音梗:
再比如将“捡肥皂”梗和调侃做新媒体运营“头秃”的梗相结合,呈现出一个不忍直视的画面。虽然都是老梗了,但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表现出来,很多人还是会觉得有趣。 就直接把你认为好笑的内容拿过来,拼接在一起,也是一篇很好笑的内容。 平常多去积累一些搞笑的元素,多去搜集一些段子,比如贴吧神贴,评论区的神回复,网友的恶搞,然后在做内容的时候,借鉴引用这些有趣的内容。 如果想在这些段子的基础上做一些创新,可以就这些段子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是用一句话总结,还可以是单纯的罗列,提炼笑点。 比如蔡徐坤最近一段小视频遭到网友的恶搞。 公众号「 X 博士」就将网友恶搞的段子罗列出来,再表明自己的观点,就是一篇比较有意思的追热点文。
△ 图片来自B站@金刚小刘 类似的还有公众号「冷兔」的段子集锦,固定的内容栏目“每日一冷”就是在网上搜罗各种网友的原创段子合成的文章(可谓高手在民间。),篇篇十万加,10% 以上的在看率。 所以,当我们自己没有创意的时候,可以看看段子以及网友们的恶搞,然后再将这些搞笑的元素重新组合,就可能会制造出新的笑点。 PS:并不是提倡大家去洗稿和拿来主义,关于文中用到的段子,尽量联系原作者,找不到原作者的要标明出处。 |
yunfa / 2018-11-15
yunfa / 2018-11-16
yunfa / 2018-11-16
yunfa / 2018-11-15
yunfa / 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