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图虫:已授站长之家使用来源:Yourseeker(ID:yourseeker2018)作者:Ben Thompson作者 Ben Thompson,美国科技互联网领域话题优秀贡献者,知名长文输出担当,很多观点极具 Insight。这篇文章里他讲透了 Face ...
MG Siegler 当时写了一篇非常有先见之明的文章:
发现了吗?几乎所有关键要素从一开始就存在了:
于是 Ins 像火箭一样起飞,一年内用户突破 1000 万。而这个时候远没有到达尽头,因为它在未来六个月内又增长了两倍。当他们最终推出 Android 版本时,用户增长变得更快,24 小时下载量突破 100 万次。 就在这时,FB 抛出一个令人无法拒绝的报价:10 亿美元。 嗯……可是,买什么呢?公司还是产品? 严格来说,Instagram 是一家公司。但实际上,它是一款产品,其商业模式是向 VC 融资。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情况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在 2012 年 4 月 9 日那一天,对 Instagram 来说,是做一款流行的产品还是有望大获成功的公司,必须做出抉择。 想把公司做起来,Ins 不仅需要继续扩大用户群,还需要扩展基础设施,找出商业模式(比如广告),建设相应部件来支持这个商业模式(得有销售团队,自洽的模式,以及精准推送的能力),同时防范更大的公司(尤其是 FB),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 Ins 的威胁。 或者,Ins 创始人也可以把所有关于“公司”的责任都甩给 FB,继续做他们“卓越的产品领导者”,并拿到 10 亿美元的补偿。 无论怎么选都不该被苛责。但如果是后者,意味着 Ins 创始人再也无法成为 Ins 的 CEO。 时光倒回几年前,扎克伯格也曾被迫做出抉择。FB 于 2004 年 2 月推出,两个月后便卖出了第一个广告。 诚然,当年的 FB 广告和当下的顶梁柱——News Feed 广告几乎完全不同。但扎克伯格一直在坚持的是:要做好产品,也要让它有造血能力。 这一点在他的名片上体现地淋漓尽致: 不管是头衔还是实际运营过程,他确实做到了。 至少从长远来看,成为 CEO,意味着你得拥有控制权——不仅仅是做出一个好产品那么简单。你必须找到并不断拓展商业模式,让自己有能力掌控命运。 Snapchat 如何被征服?Ins 创始人和扎克伯格(卓越的产品领导者和无情的 CEO)的最佳一次合作诞生了 Ins 的 Story 功能。Ins 创始人坦承,这是被 Snapchat 启发的。我当时就认为,考虑到 Ins 更为强大的用户网络,这个功能肯定会做好。 但我还是犯了错。我远远低估了 Ins 的产品究竟会有多好。 从第一天起,Ins 的 Story 功能就比 Snapchat 优秀。最终,它不只有效遏制了 Snapchat 的起势,也加快了自己的发展: 这个时候扎克伯格和 FB 的广告团队还在干一件事:“斩断” Snapchat 盈利的可能性。 我在《Facebook Lens》中解释过:
从这一点上,我认为 Snap 创始人斯皮格尔其实和 Ins 创始人有相同缺陷。不同的是,Ins 创始人把难题抛给了扎克伯格(并被完美解决),而斯皮格尔没有理会,直到发现为时已晚。 Instagram 的挑战对 Ins 而言,产品本身出色是一个重要因素,但真正为这家公司带来成功的是用户网络,以及和 FB 共享广告后端。换句话说,Ins 相对于 Snapchat 或其他任何对手来说最大的两个优势,都和 Ins 创始人本身的产品力——无关。 我并不是说产品本身无关紧要,但它的确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它的相对重要性会伴随网络效应和商业模式等因素进一步降低。 这就是 Ins 创始人辞职的真正背景:他们不仅没有真正控制自己的公司(因为他们做不到货币化),而且他们对解决产品问题也不是必不可少的。反而是 FB 解决了问题。 我完全不是想诋毁 Ins 的两位创始人,而且我对他们的产品 sense 感到衷心钦佩。 我的意思是,控制自己命运需要的不仅仅是产品。它需要钱,也就是说,它需要建立一个公司,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这一事件早在 2012 年 4 月 9 日就已埋下伏笔。 让 FB “接手” Ins 的确没错,Ins 创始人从此可以专注于产品。但这也让扎克伯格成了真正的 CEO,而且,任何时候,CEO 说了算。 |
yunfa / 2018-11-15
yunfa / 2018-11-16
yunfa / 2018-11-16
yunfa / 2018-11-15
yunfa / 2018-11-15